自從Kiki & Lala 接回家後,才發現妞妞的嗓門,還真不是普通的大。
會講的與懂得的詞彙越來越多,每天彷彿都學會新的字眼,
現在很愛在問句最後加上「好嗎」:
「媽媽坐這裡好嗎」「吃這個好嗎」「爸爸開好嗎」...
今天早上聽到老媽問她是不是要吃餅乾,
坐在沙發上的她居然馬上回答了「對」,
好成熟的字眼。
也很有小姊姊的風範,
kiki或Lala哭了時,她會邊搖手邊擺頭,說「弟弟/妹妹不要哭哭勒」,
還會去偷看躺在餐搖椅上的Kiki 或 Lala,
只是常分不清楚究竟是Kiki或Lala。
我也很care妞妞在生活中有了弟弟妹妹的心理反應與建設,
盡量不出現「小聲點,弟弟妹妹在睡覺」「不可以怎樣,弟弟妹妹怎樣怎樣」的字句,
對我而言,妞妞是獨一無二的,她獨享我最初且全面的母愛。
牙齒也突然間長了好多顆,已經會用右邊長出的臼齒磨碎食物了,
幾乎沒有不愛吃的食物,前幾天居然連吃了好幾塊苦瓜!
明天她又要跟老爸老媽回雲林幾天,
讓最近情緒開始很低落而常哭泣的我,還沒跟她分開就醞釀離愁的思緒;
今天早上更是難過地倚在客廳的落地窗,
望著Alex載妞妞要去保母家的車影,
難過地遏不住淚水...
我突然覺得,跟妞妞相處的時間好少,
白天都在保母家的她,晚上七點許才回到家,
跟她相處一下下,最慢九點出頭就讓她上床睡覺了,
因我始終相信,小小孩多睡才會幫助腦部發展。
而週末,我得周旋於三個孩子之間,加上擠奶,
跟她獨處的機會少之又少,
明天後又有好些天見不著她,
或許她不會想念媽媽,也或許會小小思念一下...
是不是比較缺乏母愛的孩子,
長大後會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更加滿溢的母愛呢?
倒不是直言老媽沒有在成長過程裡關照我,
而是更精確地說,我一直希望自己是個溫柔的媽媽,
孩子永恆且義無反顧的後盾,
在愛中成長的孩子,一定懂得愛與回饋。
經歷過妞妞小時候的新手經驗,
我發覺照顧Kiki與Lala更有耐心了,
也不再因為他們一個小哭泣、小皺眉,
而憂心不已;
只是兩個同時帶起來仍是考驗著體力。
離題好遠...
妞妞的大嗓門可能深受老媽的薰陶與影響,
老媽的嗓門也不是普通的大,
妞妞整個說話起來臉不紅氣不喘,
感覺就分貝數非常之高。
妞妞,希望回雲林幾天的妳,會想念瑪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