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造雙方都有權利在婚姻裡得到幸福」。
你覺得幸福嗎?很遲疑吧;
反覆滾攪了憤怒與怨懟,被這句話整個弭平,
靜下悠悠回想,並決定道盡心情,這五年。
[個性]
我在極想走入婚姻的時間遇見你,且尚未悟透我個性中看待愛情的盲點,
以為選擇完全不同的類型,是所謂互補,
但我徹底忽略了現實的考驗多麼殘酷,
避而無告知我爸媽關於你家人曾反對,以及一貫道的信仰,
而即使有時訝異於你迥於我的想法與價值觀,仍選擇略過;
我當時以為若是錯過你這一段,便無法進入從小深深期待的婚禮殿堂,
以及我渴望的相夫教子主婦生活;
迄今我仍是沒有實現願望,得到渴望的生活,但也逐漸放棄它;
因為我錯了,錯在太天真,錯在當時以為擁有愛什麼都可以克服,
錯在以為我的熱情企圖可以改變你,得以與你家人建立融洽情感,
如同與從小到大相處得宜並受長輩們疼愛那樣游刃有餘,
錯在交往時沒有正視之間的差異,勇敢溝通或者理解現實,
而是習慣性地逃避;
錯在想從一個家逃到另一個家,誤以為自己打造便可就此安穩滿意,
因而也連帶拖累了你,很抱歉;
想起交往時你不吭一聲地接送,無論遠近,
百分之九十九皆買單,讓我真以為自己是被捧在手心的公主,
而忘了鼓勵你該同樣有自己的交友圈,彼此該有空間學習與成長,
因為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能保證為你負責到底;
當時的我只要栽進愛情,什麼皆可拋,兩人世界最重要,
深信彼此是失落的另一半,無法理解其實各自是完整的,
結合只是一種加乘,是要激勵對方跟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以回饋世界;
我們都不是太差的人,但各有原則各執己見,
搭配上周遭的影響發酵,生活習慣的差異,
因而僵持不下且不妥協;
我喜愛小酌,你認為我貪杯,
你愛喝冷飲,我覺得溫水最健康;
而我無法認同家務上的分配更是深藏的導火線,
我們各自帶著原生家庭的習慣,誰也沒有放棄與妥協,
日積月累沒有平衡達到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灰色地帶,
只會製造一波波的爆點;
但我已不再企圖改變你了,接受本性難移的鐵證,
也同樣不希望被改變;
你認為沒有溫暖,我卻覺去改變而被視為嘮叨,
曾經試過的關心被回應以無感,何必?
你對於我總是提重物,生理期痛不欲生,本就孱弱的體質,
跟第一次到南寮漁港時,我非常訝異於你沒有主動幫忙撐傘擋烈陽,
始終如一的冷淡不紳士,現在我知道,那是你個性的一部份,
漠然,且自我保護色彩深厚,並深植人性本惡的觀念;
去年阿妞學校耶誕會上,大家熱心幫忙善後收椅,
你卻只是冷眼視之,我看不下去而使眼色請你幫忙身旁挪椅子的媽媽,
你竟回我你拿著雨傘如何幫忙,那著實讓我詫異;
幫助他人是人之本性,怎會如此視而不見?
但一次次我徹底明白彼此所受家庭教育與後天自我砥礪與修練多麼不同,
還有喜好,以及對人事物的看法與見解迥異;
你對任何事情皆能立即數據化金錢化的能力叫我折服,
卻也讓我疑惑,何以任何事都能量化解釋地不講情理?
或許你數理太強,而我太重人文情感,
一而再再而三的差異讓我感到越來越懂你,也越來越不懂你,
因此交往前相較之下我愛說話愛分享,
進而演變至今我已懶得發表,
或者向你抒發工作上的不悅,來避免詞不同調與爭執。
[家人]
不知從何開始,我決定不再在意你家人的說法,
我要放過我自己,也要求自己不再對你批評你家人,
因為那是你的家人,一如我的家人我偶有怨言也無法割捨一樣;
故而你任何節日要回高雄,我從不會阻止你;
但我與他們關係的疏離只能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任何你認為理所當然的場面,對我來說都是承受不起;
你總說是我不願放下,但倘若是你,
無緣無故被如此先入為主地要求與看待,你作何感想?
我難道有拋夫棄子如此大逆不道?
又或者將來阿妞跟La被如此以視待呢?
婚後第一天,你馬上轉達你哥前一晚說新娘紅包要捐出來的意思,
我聽在耳裡卻是干涉與主宰;
龜山入厝你哥嫂極力左一言右一語要你爸媽留宿,我聽來刺耳,
你沒開口,關他們何事?
翌日你媽在飯桌告訴我,女生要繼續工作,
而我卻不解,她不是婚後便回歸家庭嗎?
即使自己開店做生意,仍是回歸呀!
甚至後來你姐你大嫂都回歸家庭,
小孩數都比我們少,你媽也沒任何comment地標準不一,
我只覺得你爸媽疼護你至極,
卻沒教導你男人要負起責任要有支撐一家的肩膀;
而講到婚前,我不會忘記交往第一年的中秋,造訪你家後,
或許你媽早已要你放棄,但你直到那年年底才透露,
你無法想像我訝異到全身發抖,即使你輕描淡寫且不願多說,
那其實足以坍塌我的世界,從來沒有被人否定的撼然,
縱使原因是宗教,又或者還有其他緣由不可考;
提親時你說你爸媽要親見我爸媽是否有任何殘疾,
如此不莊重的言語讓我頗不舒坦,也暗自為我家人叫屈;
婚事看似抵定,卻在隔年農曆年,只因算命說的,
你媽又堅決反對,你姐亦同樣搧風點火地促反,
我不會忘記你說的,你如何在你的信仰前跪禱,
甚至哭求你媽,我沒有忘記,但那已讓我覺得害怕與疙瘩,
最甚之是訂婚當天,因你姐莫名地感到委屈,
你家人想退婚,真的有把別人放在眼裡嗎?
真的覺得想退就退,毫無顧慮對方家庭家族的感受嗎?
你懂那對我傷害有多大?你懂那是我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你懂我必須全然自己承受,避免我家人反彈而造成更大衝突?
被全然地否定,只因你家人的反覆不定;
這些我不曾向我家人提起,那將會如何傷害他們?
生養的女兒清白,何以要被如此否定?
又或許我該提,就此打住,
你我都無須經歷接下來的這些...
你看得出來嗎?你家的自我保護色彩有多重,
有多視別人為外人?
你們的家庭會議關起門講,
你出差我致電你爸媽轉達你無恙,
卻被你爸媽說要你親自道安不要假手他人,
一次一次熱臉貼冷屁股,我心裡何感?
妞妞出生那一年,你哥在年夜飯桌大發脾氣,
說我沒有禮數不下樓吃團圓飯,
沒有小孩的人連基本的同理心皆無,
還發表我竟不叫他大伯不叫你姐大姑這種貶低女性的言論,
試問:我哪裡惹到他?
又他從你們所謂宗教教導讀聖賢書裡學到什麼修養?
你大嫂曾私下為你哥緩頰,說他個性就是這樣,
可很抱歉這已踩我底線,很遺憾我個性吃軟不吃硬,
我沒有理由也沒有偉大胸襟去包容這些莫名其妙;
懷雙胞胎中後期不堪長途跋涉,請你反應停止一月一次下高雄,
你媽便在那個五月底奔上來,何以?我不懂,因為她生日?
我只知道我挺著無敵大肚彎腰用吸塵器,
你媽沒要你幫忙,竟還問我:吸完會不會再用拖把拖乾淨?
我心中倒抽一口氣,如此不體恤?
而你爸總驕傲地逢人說你們三個畢業後就被他叫回高雄留在身邊,
以及總愛把你念博士班掛在嘴邊炫耀,
但我卻隱約看見聽者眼底與語氣的敷衍,
我實在不能認同,更甚之是幾年前你媽還情緒化地要你搬回高雄...
你知道嗎?我真的明白,你媽很怕你被搶走,怕你親近我家,
而我對於這樣的想法不置可否,我爸媽沒有好好一併照顧你嗎?
但我放企了,選擇把你還她,
從此在你家時,盡可能讓你跟你爸媽獨處,
也不再過問你們細聊什麼,你什麼節慶要回去也不再皺眉,
讓親子時光滿足你爸媽,避免你媽又情緒化,
避免又聽到你爸你哥你姐打來說你媽想你而心情不好,
但你想過我曾經的煎熬嗎?
妞妞滿四個月時,你媽當面教訓我說我爸媽不願南下仝賀,
何以要強迫人?我覺委屈你竟說沒什麼,
是晚我下樓要熱母乳,聽見你哥你爸媽在圍剿你,
曉你以大丈夫要強硬壓制我的大義,
我覺得好可怕,你家人在我面前裝作完全沒事樣,
暗地裡卻批評人講的體無完膚,
那番對話我幾乎全數聽完,就此心涼;
我沒有辦法厚臉皮地演戲裝沒事,那非我本性,
我不是藝人,演戲非我專長,
但你們舉凡購物置產買車等等總要棋盤推演,
總先將對方當壞人地設想對付,演戲可能家常便飯了,
但這不是賞人火辣辣幾巴掌後又呼呼摸頭那樣簡單,
疙瘩生根後,很難去除了,
就算他們真心對三隻好,都讓我覺得只是因為姓林有後,
且他們任意隨意拿食物給三隻吃我都覺不妥;
以前你爸媽言談間總不經意流露的要有男丁,我真的沒聽到心底去,
我懷妞時有次在高雄門口遇到你家隔壁的婆婆,
婆婆問我男生女生,我正要答女生,
你媽竟搶回:女的啦,不過我女兒懷的是男生喔,
當下我無言又三條線,
生男女是你的問題,我對非得要有男丁也是嗤之以鼻,
看到你大嫂最後做試管,而你媽毫無考慮你大嫂年紀跟身體,
一相情願地說作兩個男丁,或一男一女,總之要雙胞,
我覺得好像鬧劇,而這鬧劇的經典在於最後龍鳳雙胞來到我這,
上天擇我作雙胞胎的母親,冥冥之中什麼都注定,選擇合適的;
我生完雙胞胎經歷前所未有的暈眩與大失血,
可接連幾天你媽到醫院,從沒主動關心我身體狀況,
只滿口講小孩,一心想探望時間到就飛奔至嬰兒室,
連我爸都見了感慨,你當時不喜我為何不想見到你媽,
因為我感受不到她真心關懷,我是孩子的母親,但依舊是外人,
那種像只是生孩子軀殼的不舒服感,我真的很難釋懷;
阿妞出生時的取名風波,你應還有印象,
我真的不懂,充滿喜悅開心的事情,
何以要被你家人解讀成離經叛道,不尊重長輩?
到底點在哪裡?
你爸媽跟你姐到月子中心時,待不到十分鐘就急忙想到龜山來,
你爸那一句「不然待在這裡要做什麼」讓我心涼半截,
你媽只顧著跟櫃臺交涉,只因你姐想參觀我房間,
有誰真正來探望?
更扯是在龜山這裡要宴請你姐夫,還要你奔波林口去接送,
甚至,我最無法諒解的,是要你跟我妹做交換,
叫我妹晚上自己搭計程車到月子中心,要你回龜山,
因為你姐夫這樣的貴客來到,
試問,他們北上是為了遊玩為了來入住龜山為了接待你姐夫,
還是為了看我跟阿妞?
我沒有時時記住這些過往,太痛苦了誰欲時時想起,
但回憶皆是惡夢,皆讓人神傷不已;
對你而言或許都不覺有什麼,因為立場不同,
與你家人這一關,我恆是過不去,無法和顏悅色,
let go的方式便是逃避,減少衝突的可能,
卡在宗教卡在逢不對時卡在話不投機,
我努力時被忽略,我放棄時你家人稍變(又或者表面?);
我爸媽縱沒什麼你們總愛掛於嘴的家財萬貫,
但也不是什麼世俗人的下一等,
亦不曾無緣無故給你什麼下馬威;
我來自女生少的大家族,自幼備受親戚長輩呵護疼愛,
親戚都願我幸福,現在想來多麼諷刺,
婚後我連最最愛回的員林都極少機會,
遑論台中與嘉義,大家族的融洽讓我思念不已,
可我冀望中的半子關係不可能實現,
縱然我曾多麼期待膝下無子的爸媽能體驗被兒子照顧的感覺,
而不是聽我爸講他攝護腺發炎痛不欲生時,
還要自己開車到斗六的大醫院就診,
因我跟我妹都不會開車,不是男生亦無法陪同他進診間,
說再多你可能都無法體會這樣的無奈吧。
[宗教]
只差這句話「憲法保障人民宗教信仰的自由」沒有在氣結衝腦時脫口而出。
我始終認為,宗教信仰完全是個人決定與自由,
即使我爸媽信仰佛教,我都自認我本身只是偏向,
但就算哪一天我受洗了,信仰天主教或者基督教,
都是我的決定,也沒有人得以主宰。
同樣,我會讓小孩也享有同樣的自由,無神論或者歸往其他宗教,
只要是正派正向,我都給予支持,
因為個人修養與價值觀與處事態度,是凌駕宗教的,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你知道我在說什麼。
你家的一貫道,我同樣認為是個人信仰自由的一種,
然而,真的說服不了我;
其一,太push:
當我生完阿妞才兩個多月的那個過年,
你爸媽堅持要我跟著儀式跪拜,
或許他們沒有生完至少三個月要好好顧腰骨的概念,
但在看我著實已無法跟進速度時,仍不讓我退下休息;
另一回我深深記得在你要我參加入道儀式時,
你大嫂媽媽同樣被帶來參與,
她不良於行因此一直坐著,然而中場時我不斷見她似有身體不適,
忍耐多時候喚你哥前來告知,你哥卻仍堅持要她繼續到結束,
我覺得不忍但無法多做什麼,亦不懂你哥為何不體恤;
我無法感受一貫道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其二,不透明:
在你爸媽要求妞入道的那一回,
有兩位婦人在我身後叨叨絮語,
她們憂憂地說:這就是一貫道啊!那時還說不是...
後來兩人欲離開不願入道,你媽同樣地說服她們留下,
你媽說:不是一貫道,我們是談孔孟思想...
但最後她們堅持離開,你媽對我說她們沒有福氣;
你知道這對我的衝擊嗎?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尤其宗教,再虔誠亦不好批評他人的決定,
我認為那兩位婦人有勇氣,知道自己不欲,堅持不勉強自己;
而你媽說「不是一貫道」更叫我匪夷所思,為何不承認呢?
有什麼難言之隱?領人入教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感化,而非慫恿,
不是講神蹟,而是由本身作為讓他人感受到此宗教的美好。
其三,很小愛:
我從未告訴你,當我聽到你們的典傳師於儀式上要大家默誦所謂的救命真言,
並要誓言上不言父母下不傳子女,只能自身守之,
這樣的誡令讓我不解,宗教不應只講自我超脫與救贖,
應該是將愛心與善念廣披大眾的大愛精神;
不要說要多博愛,當你見親人受難
倘若這所謂真言能護體,你忍心不救?怎能不救?
其他小如希望道親結姻緣這類小團體想法,都讓人費解;
其四,你們總言說自己是天上神下凡,
而讓人感到自視很高,並認為凡人與習俗皆不可取,
結婚初初,你哥你姐三天兩頭的批評讓我感到心痛,
甚至整天疑神疑鬼地盡失安全感,
說認為你跟我在一起像是遺棄了一貫道、像迷失了,
試問:我是妖魔鬼怪嗎?我對你下蠱嗎?我欠你與你們家什麼嗎?
因此當時我常告訴你,如果我們沒有批評你哥你姐的對象跟婚姻,
他們亦不當有這種思維與說法,
像是破人婚姻,甚至不欲見自己手足婚姻美滿幸福;
人是群居動物,沒有人可以鄙視歧視看輕其他人,
我見太多慈善家、熱心助人者,都不一定有宗教信仰,
難道他們都是次一等?
因此,說服不了我的宗教,加上這些疑惑,
以及我真的很皺眉聽見「都是世俗人...」如此階級的說詞,
我真的不願意小孩追隨,更不欲左右他們的信仰傾向,
對我而言,真正落實引導小孩的人格特質往正的善的方向,
遠比企圖影響他們宗教信仰來的重要重要重要太多。
[教育態度]
如同你爸媽護你心切,
我經歷非所有母親經歷過的,自然產又剖腹,
以及幾乎用性命懷馱的雙胞胎,
想當然爾,我同樣會用盡全力保護我三個孩子,
在此幼兒階段作息與飲食最重要,
誰都不能剝奪誰也無法替代亦無法改變;
手足關係的緊密很重要,他們三個不能分離,
一如我跟我妹的好感情。
你不能想像我從小多嚴格嚴厲地被管教,
你爸媽給你無限寵愛溺愛跟給予,
那是我幼時嚮往的;
但現今我只覺什麼農地什麼財產就連紅包你理當不要,
那是你爸媽辛苦一世攢來的,你該是說服他們享受人生,
作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左思右想地顧慮你們,
當然我無立場影響,僅只是看法闡述;
可能每一代想法與價值觀大不同,
但看我爸媽現在常旅行,跟親朋好友常聚首,
我很替他們開心;
兒孫自有兒孫福,我絕不會把小孩綁在自己身邊,
反而希望他們眼界開拓而能心胸開闊,
他們想出國就自己去努力公費報考,
而我不會阻不會擋,因我能陪伴他們多久?
把他們綁在身邊卻誤了他們可能更想要實現的夢想,
我自認承擔不起,關於他們的未來,我能作的是陪伴,不是主宰;
我很清楚對小孩的教育與教養態度,
不隨波逐流同事那些制式填鴨,希望小孩多保有單純與快樂,
但音樂與藝術培養與陶冶非常重要,人不一定要靠才藝營生,
但人生不能沒有才藝相佐,尤其女生,氣質修養是要務,
而閱讀與寫作與邏輯思維培養同樣重要,
那連帶影響學習,以及想像力、創造力、思考邏輯的發展;
我不逼迫不以花的錢值不值得來讓小孩主動與積極學習,
那只會導致反效果,鼓勵與引導才是上上策;
且我對比較心態深惡痛絕,比較不會促發小孩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每個小孩有自己的生長圖表,父母比較了小孩,
大了後小孩也會去比較父母,不是惡性循環?
於是我對你所謂男性尊嚴的維護,就是做到不比較,
不拿誰跟你比較,但你有做到嗎?
你說我不夠你大嫂好、不像我妹願意演戲、
不比誰老婆如何體恤,我一聲不吭但你認為我聽了好受?
又或者你認為自己全盤做得非常好?
對小孩的人格培養中,正直、為他人著想、時懷感恩惜福、負責任是我教導軸心,
不是一切向錢看齊,即使將來小孩對學術研究有興趣,我同樣支持,
有夢想並專注實踐是多麼美妙,人生有如此具體的目標,
若也懂得為自我決定負責,為人父母沒有不支持的道理;
我希望他們偏向人性本善,但要保護自己,可是不能對周遭冷漠,
大人以身作則是多麼重要的事,
於是小至不亂丟垃圾、帶領著閱讀,大至行有餘力幫助他人,
都間接能牽引出小孩自制力和專注與樂觀的個性;
近來我極易失控,憂鬱症蠢蠢欲動,
但在回想這一切後,
我會尋找空間抒解工作與生活壓力,減少yelling。
[消費理財]
我確實不如你那樣理性地知道要守,
我以前總認為結了婚該不分彼此,不計付出,
任何都是共同擁有,你出我出都一樣因最終都是一起的,
而男方總要多為女生著想,
以為男人阿莎力多負擔表示他有能力有肩膀,
這樣的觀念原來你一點都不認同也不支持;
婚前你的大方相較於現下,
讓我茫然為何轉變如此之大;
即使的確這陣子你自掏腰包支付了阿妞學費部分,
帶全家人出去旅遊,臨時幾百塊向你討也不再緊咬著家用要償還;
或許我是失落不再像交往時那樣被寵愛,
不再時有小禮物、不再吃大餐,
或許我認為你我收入的差異,你當負擔小孩額外的才藝費開銷,
而關於各種稅、車子保養,都不該納入家用範圍,
因為不是每個月發生,可講到錢我恆說不過你,
你在錢財上的口若懸河讓我感到冷酷亦折服,
或許我始終不明白你拼命自存的用意,
那已構成我從沒有安全感,到認為你不會照顧我往後,
我開始感到自身危機,以前從不考慮的有形財重要性,
今年都來到我腦海:要學會開車、要想辦法擁有自己的房子,無論多彈丸,
已然不知幾年來,我深深有著無家無殼感,你能體會嗎?
而男女大不同,我愛美愛漂亮的事物,且已然不過度裝扮,
可女性與生俱來便是有購物慾望,是一種宣洩是一種抒壓;
關於改變,我會開始實作每月各存1000到三隻戶頭,
且對於團購我早已謝絕多回同事邀約。
這陣子我已咸少對人傾訴,即便葉璇即便我妹,
疲累的連長話短說都覺麻煩,只有透過文字發洩,
對於朋友們的關切,我都輕描淡寫,實情自己悶著,
根本不似你想的四處道長說短,
而你說的劇本,我亦無被害妄想,
只是因為經歷而本能抗拒你認為你與你家人後來想輸入的好。
你對於家人與宗教的處理,我很久不干涉了,也覺沒有立場干涉,
你無法想像在每年除夕半夜,你們午夜12點大肆放炮慶賀,
樓上乒乒砰砰作響,如何嚇醒三隻大聲哭鬧,
我最後也跟著哭,你不知道,而我忍下,
因為我尊重你順從你的宗教信仰,
也知道你依從你家人,
甚至你若於初二送我跟三隻回雲林後,
想折返高雄陪伴你家人,我都無謂。
再多文字未能竟全我心,但也入木三分。
但經歷這一切,我恆要感謝你,
你期望的女性是獨立是自主是付出與你得平均平等,
你的觀念裡沒有女性柔弱但卻是地位下一等的附屬品,
你被教導男子要高如天,
而一貫的漠然與堅持,讓我不知不覺地被迫收起慣性依賴,
與一向需要被呵護的渴望,
從把愛情當氧氣,到對愛情已完全不相信,
是我被你影響,也學會你的漠然以對。
我仍要感謝你,你對工作的熱誠與珍惜,
讓我轉念----也可能因為放棄當主婦的夢,
而漸次投入工作並理解擁有物質條件基礎的重要,
現在我只企盼能更有能力,讓父母與孩子過更好更無虞的生活。
我仍要感謝你,
你教會我要認真愛自己,那是我從來以為不需要碰觸的課題;
你讓我徹悟愛自己多麼可貴,如同自由;
讓我知曉七世夫妻不可能,因每個人到頭來只能自己走;
現下的我完全明白交往時你所透露的,
結婚生子皆只是過程,當時的我不解為何你如此冷漠,
難道無情無愛?而今我懂了,被迫著割捨多情浪漫思維,
你讓我完全地成長,願意接受現實。
無論未來如何,我感謝這一切的發生,
蛻變的過程極為痛苦,但讓我思維跳躍另一階段的重生;
相逢是緣,姑且不論善孽,今生與任何一人的遇聚,
都滿滿註寫著前世的因。
而我們結下果,三子,理應要走完他們前半生的責任,
對我而言責無旁貸,亦不容任何摧毀與剝奪,直到他們滿18歲。
ps.仍要告訴你,無告知便帶走小孩是不當行為,
且不明智不成熟,的確我不會答應小孩任何一個跟你去,
但這樣的舉止非常非常不恰當,對關係更是加深傷害,
很抱歉我很震驚且無法諒解,願你深思熟忖;
I knew you done it on purpose, not just by accident.
Kids are"human beings", not "things",
hope you can consider it deeply.